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电话:wdhash.cc
手机:wdhash.cc
邮箱:wdhash.cc
地址:PG电子永久网址【wdhash.cc】
PG电子
【PG电子平台真相】电子烟“披着羊皮的狼”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2025-04-05 20:41:06
- 点击:
pg电子,PG游戏试玩,PG电子官方网站,pg电子游戏,pg电子app,PG APP下载,pg电子平台,PG模拟器,pg娱乐
为全国的心脏医生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解答医生临床问题,为基层医生与三甲医院心脏医生之间顺畅沟通搭建桥梁,成为我国心脏领域学术、活动、人物传播和交流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在厂商的大力宣传下,电子烟逐渐走进公众视野,电影《华尔街之狼》中,倡导戒烟的小李子左手不离电子烟。《变形金刚4》中帅气的汽车人炫技时也不忘叼着一支电子烟,而美剧《纸牌屋》中,凯文·史派西烟瘾发作时,便立刻掏出电子烟吸吮几口。
与此同时,关于电子烟的各种谣言也甚嚣尘上,“电子烟不是烟”、“电子烟无毒无害”、“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等。无论是商家的噱头,还是抽烟者自辩的借口,你真的都相信了吗?
真相:在巨大的市场推力下,各类新型电子烟层出不穷,外观迷惑性越来越大,但其本质仍是尼古丁电子传送系统。
电子烟产品样式繁多,迷惑性极强。如一种名为“Pod mod”的新型电子烟设备,外观小巧,类似于USB闪存驱动器,加热后可产生高浓度的尼古丁而不刺激咽喉,在青少年中日益风靡(图1)。
但归根结底,电子烟都是由电源、雾化部件和控制单元三部分构成:以可充电锂聚合物电池供电驱动雾化器、加热烟弹(烟液),将尼古丁蒸汽化,以供用户吸入(图2)。电子烟的烟弹中装有液体,主要成分包括尼古丁、丙二醇/甘油、各种不同口味的调味料及其他金属化合物或酚类化合物。长期使用可导致尼古丁依赖,对人体的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真相:电子烟在全球迅速流行,不仅迷惑着“老烟民”,同时也在不断向青少年伸出魔爪。
凭借“时尚”外观、“潮酷”理念,各国电子烟使用率逐年上升,其中青少年电子烟使用率上升最为迅猛。《2015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群电子烟使用率为0.5%[1],而2018年报道的电子烟使用率已攀升至0.9%,总人数约1035万,其中15~24岁人群使用率(1.5%)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2]。
真相:虽无需燃烧烟草,但电子烟带来的尼古丁暴露和气溶胶暴露,是导致电子烟危害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使用电子烟可导致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支气管炎、哮喘等,且症状严重程度随电子烟使用频率的增加而增加[3-4]。
电子烟使用者血液中的尼古丁浓度与电子烟中的尼古丁浓度息息相关。短时间大量摄入尼古丁会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影响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甚至可对生殖以及发育产生影响。此外,尼古丁还可能会对青少年的大脑发育、注意力、控制力产生一定影响,并一直持续到25岁左右。
气溶胶暴露:电子烟虽然不产生焦油、一氧化碳等明确增加烟草相关疾病风险的化学物质,但有研究发现,电子烟产生的气溶胶中包含有四氢酚、甲醛、乙醛、N‐亚硝基降烟碱、4‐(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等明确致癌物质;同时也包含多种金属,如砷、铬、镍、锡等[5]。
此外,电子烟中往往添加各种不同口味(如薄荷味、肉桂味等)的调味剂或香料,这些调味剂在加热时可释放自由基引起人体组织器官损害,发挥细胞毒性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表公开声明,电子烟产生的气溶胶是一种新型空气污染源,不仅危害吸烟者健康,也会对周围被动吸烟人群的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危害公众健康,必须加强监管[6]。
电子烟自面世以来,长期游离在法律监管的范围之外。如今,随着对电子烟危害的了解不断加深,各国开始陆续制定法律对电子烟的生产、销售方式、使用范围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如美国于2016年修订了《家庭吸烟预防和烟草控制法》,允许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监管含有尼古丁的电子烟,并禁止向未满21岁人群出售电子烟。我国也于2019年由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明确提出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禁止电子烟网络销售等一系列规范措施。
真相:目前科学界尚未对使用电子烟辅助戒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达成共识[7]。
有人认为电子烟外观和味道接近传统卷烟,因此可能比其他戒烟药物更具吸引力,作为戒烟药物疗法的替代品。然而,如前所述,电子烟本质是一种尼古丁电子运送系统,是“披着羊皮的狼”。
电子烟和香烟都是通过尼古丁刺激大脑产生欣快感,两者具有一样的成瘾性和依赖性,从这一点来看,电子烟对戒烟并无帮助。
关于电子烟是否可提高戒烟成功率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一项纳入近900名吸烟者的研究发现,电子烟一年内的戒烟成功率(18.0%)高于尼古丁替代疗法(9.9%),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中接收电子烟的患者中,戒烟后仍有80%的人希望继续使用电子烟,也就是说,实际上并未真正“完全戒烟”;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使用电子烟替代的安全性并不确定。而另一项纳入约650名吸烟者的研究却发现,相比于尼古丁替代疗法(6%),电子烟(7%)并未显著提高戒烟成功率。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种标称了尼古丁含量的电子烟中,尼古丁含量较高的并不少,且烟液中实际尼古丁含量往往远高于标称含量,甚至数倍于标称含量;此外,电子烟使用者即使一开始选择低浓度尼古丁的烟液,此后由于成瘾性和依赖性,也逐渐倾向于选择尼古丁浓度更高的烟液,甚至传统烟草以获得欣快感。因此,通过电子烟戒烟,无异于饮鸩止渴。
对于那些戒烟困难的群体,建议去正规医院的戒烟门诊寻求安全的、有效的戒烟疗法,而不是走向电子烟的“温柔陷阱”。
相信随着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和落实,电子烟将同传统烟草一样,受到更严格管制。